CMMI认证解读,盘点CMMI认证后的六大误区!

4次阅读
没有评论

CMMI 认证进入我国软件领域的这十多年来,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些软件企业只是以获得证书为根本目的,而忘记 CMMI 认证的出发点是改进软件生产过程。这致使我国一些通过 CMMI5 级的企业的项目平均延期率依然在 25% 以上,并且数据并不稳定。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以来,有些软件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高级别 CMMI 认证,以为拿到更高级 CMMI 证书就获得了进入外包市场的国际通行证,而忽视了对软件生产过程真正持续的改进。从而导致 CMMI 认证在中国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一家专业提供 CMMI 认证咨询的企业,湖南冉达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在这里提醒广大软件企业主,证书拿到手就并不是代表自己多牛逼了,关键是自己能有有实力让这个认证转化为企业运转的软实力和硬基础!
忌讳一:证书摆桌面 体系放一边
严重忌讳这个,CMMI 评估的证书高高挂在墙上,做过程改进的人员已经不见踪影,企业也不再按照原来的体系执行了。
忌讳二:证书拿到手 体系大调修
在通过 CMM 或 CMMI 评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过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剪。其中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讲:“原来定的体系太烦琐,为了通过评估,我们原来忍了,现在必须裁剪!”难道只有烦琐才能通过 CMMI 的评估吗? 难道简约就不可能通过 CMMI 的评估吗?
这是对 CMMI 的误解!
忌讳三:工期依然拖 缺陷却多
某企业实施 CMMI 到一定阶段后,EPG 抱怨领导意识有问题,领导在言谈举止中对过程改进的支持力度不够。而领导却说该授权的也授权了,该奖励的也奖励了,该惩罚的也惩罚了,但是项目依然拖期,仍然存在质量问题,就认为 EPG 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其实这是自己揠苗助长!
忌讳四:文档多 没人看
实施 CMMI 之前,项目组往往不写文档或者很少写文档; 实施 CMMI 之后,写的文档又可能太多—这是两个极端,需要平衡。
忌讳五:流程优秀,不顾结果
人、过程、技术三者都不可偏废。企业要分析人、技术与过程,哪个因素是企业的瓶颈问题。优先解决瓶颈问题才能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忌讳六:要业绩 拼级别
很多企业在通过了 CMMI3 级的正式评估后,急于通过 CMMI 的 5 级评估。但是,在实施 4~5 级时,还需要慎重地考虑:你真的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过程的稳定性吗? 你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量化证明你的持续改进吗?
以上盘点了获得 CMMI 认证证书后,企业比较容易犯的六大误区,湖南冉达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在这里再一次提醒,广大想要 CMMI 认证的,已经获得 CMMI 认证证书的企业老板,得注意了! 也欢迎大家咨询我们,了解相关!

http://wfmhw.net/mhw/5568.html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