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收入17.5万 国资委等超20万(转载)

7次阅读
没有评论

clash 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收入 17.5 万 国资委等超 20 万
.
支出”,是普通市民平均收入的 2.79 倍。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广州公务员工资福利示意图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报考昨日结束,五六百名学生争抢一个热门职位的情况比比皆是。学子争报国考、争吃“皇粮”,这表明公务员职位仍具有诸多诱惑,这包括相对稳定的职业,较高的工资和一些隐性福利。
近日,广州公布了 41 个市直政府组成部门,即 41 个市级行局的 2012 年度财政决算表 (以下简称“财报”) 和三公决算报告,其中广州市公安局仅公布了三公决算数据,2012 年决算财报则未公布。
南方日报记者对除公安局外的 40 个行局财报进行分析,将其中财政支出归口到公务员个人的工资薪酬和各类货币及非货币福利,通过仔细计算,获得了工资福利最终数据结果,广州公务员年均工资 + 补助 17.51 万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表示,财报中披露的相关会计科目,即代表公务员各类显性或隐性薪酬福利收入的数据,远非公务员收入和福利的全部数据,仅是公务员各项福利和收入总和的一部分。
公务员人均工资 + 补助为社会平均收入 2.79 倍
在各局财报中,“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这两项会计科目,记录的是财政支出中归口公务员个人能享受到的薪酬和各种福利收入的金额,包括工资、各类补助、住房保障和公费医疗等收入或福利。
这些科目中记录的财政支出数额,都无一例外地分配到公务员个人,由于没有官方的称呼,我们只能将这两项支出暂时定义为“人头财政支出”。
“人头财政支出”既包括了本单位在编行政和事业等两种编制员工的数额,也包括了该单位离退休员工的数额。
将“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两项合计额减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后,便大致可以得出当年该局在编员工的“人头财政支出”总额。
计算后可知,40 个行局共有在编行政和事业员工约为 54098 人,离退休员工约为 28989 人。其中,在编员工“人头财政支出”人均约为 17.51 万元 / 年;离退休员工“人头财政支出”人均约 4.77 万 / 年。
而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12 年广州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62598 元(月薪 5216.5 元),相比之下,广州市 40 行局的员工人均“人头财政支出”,是普通市民平均收入的 2.79 倍。
此外,根据广州市人社局今年 4 月发布的政策,2013 年 1 月开始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收入,月均养老金将达到 2833 元,即年均 3.4 万元。照此数据,广州市 40 个行局的离退休人员“人头财政支出”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 1.4 倍。
“人头财政支出”占财政总盘子两成
在不少国家公务员报考网站上,有不少帖子将公务员工资待遇按照“钱景”分为三等:一等为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行业的事业单位,二等为国税、地税、工商、银行、财政、海关等部门,三等为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党委部门等党政机关。
在决算表中,记者也发现了上述规律,40 个行局中,“人头财政支出”人均最高的前三甲,分别为外事办、旅游局和国资委,三个单位都超过 20 万元 / 年;人均最低的三个局,分别为交委、环保局、市金融办,都仅在 12 万元 / 年左右。
40 个行局中,在编人员的“人头财政支出”人均数据,有 28 个单位没有超过“17.51 万元 / 年”的平均线,另有 12 个单位超过了该平均线。其中,有 5 个行局达到了人均 20 万元 / 年以上的水平。
记者同时发现,“人头财政支出”是各行局年度财政支出中的大头,40 个行局去年总支出合计达 50.55 亿元,用于“人头财政支出”的总额则达到 10.85 亿元,占比为 21%。
其中,法制办、外经贸、司法局、财政局、统计、工商局、侨办、研究室、监察局、审计局、经贸委等 11 个行局,“人头财政支出”合计额度占该单位财政支出总盘子的比例均在 50% 以上。
■ 福利
记者从广东某财政系统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两项支出,并不是公务员实打实拿到手的金额,其中除了有公务员每月到账的工资外,还有不少隐性的福利支出,如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养老金、在编员工的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公费医疗,以及高补贴、内部招生、无需排号的机关幼儿园。
记者也从财报中,寻找到了相关支出的会计科目,对上述福利支出进行了详细剥离和梳理,并对比普通市民的相应收入与开支,进行了详细比对。
住房保障
“大”行局人均少于 2 万元 / 年
住房保障也是公务员的一大福利,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购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两项,此项福利只由在编人员享有,而离退休人员不享受上述福利。
在 40 个行局中,人均住房保障支出为 2.12 万元 / 年,以广州目前一手房价 1.5 万元 / 平方米衡量,相当于一年多加了 1.4 平方米的房产。
人均住房保障支出超过 5 万元 / 年的分别是:农业局、研究室、统计、宗教局、司法局、经贸委、外经贸、发改委、侨办、旅游局。上述 10 个行局,均是在编员工较少的行局,每个局的人数最高不超过 500 人。其中,农业局在编员工 461 人,市府研究室在编员工 43 人。
人均住房保障支出少于 2 万元 / 年的,分别是:教育局、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人社局、交委。这 6 个行局均是在编员工众多的“大”行局,每个行局员工数都超千人。其中,市教育局在编员工 17081 人,人均住房保障仅为 0.73 万元 / 年,可谓是“人最多,钱最少”。
养老金
5 个行局在 4.77 万元 / 年以下
各局账本中,有这样一项支出“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此项支出用于支付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支出。
根据我国现行的养老制度,养老金的发放为“双轨制”,公务员和行政编制人员的养老金,由财政核拨;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则在个人按月缴纳满 15 年后,由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根据广州市人社局今年 4 月发布的政策,2013 年 1 月开始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收入,月均养老金将达到 2833 元,即年均 3.4 万元。广州离退休公务员的养老收入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 1.4 倍。通过统计可知道,40 个行局共有离退休员工约 28989 人,“人头财政支出”人均约 4.77 万元 / 年。
不过,40 个行局中有 5 个行局的人均数据在平均线 4.77 万元 / 年以下。这 5 个局均是离退休职工较多的单位,分别为人社局、教育、交委、林业局、民政局,其拥有的离退休员工数目分别为 2612 人、8810 人、1284 人、1401 人、1419 人。
有 7 个行局的离退休人均数据在 9 万元 / 年以上,分别是市政府研究室、司法局、计生局、侨办、科信局、外事办、知识产权局,分别拥有离退休员工数目为,23 人、173 人、75 人、60 人、103 人、28 人、25 人。
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离退休负担较少、人员较少的单位,平均“人头财政支出”越高,反之则越少。
育儿福利
仍有机关幼儿园未纳入统招体系
除了养老之外,行政单位和公务员们还有另外一项福利,即育儿福利。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的不少行政单位,都有归属本局系统的机关幼儿园。而这些内部招生优先的机关幼儿园,其“生均拨款额”甚至比肩高端民办园每年学费。这些享受财政拨款的机关幼儿园,其招生并不纳入电脑派位的全市统招体系,而是优先向本机关单位的职工开放招生门槛,在满足了本单位职工的育儿需求后,如有剩余学位,才考虑对外进行招生。虽然广州市教育局一再强调,将于今年 7 月后,将这些机关幼儿园统统收回,并纳入电脑排位的全市统招体系,不过仍有部分机关幼儿园尚未纳入全市统招体系。
从决算表中,记者也发现了 7 家拥有上述性质的机关幼儿园,分别为广州市人社局管辖的广州市第一、第二幼儿园,广州市教育局管辖的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广州市财政局、民政局、文广新局等三个局属局幼儿园,以及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下辖的广州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以广州市政府机关幼儿园为例,根据该园官方网站显示,市府幼儿园是一所日托幼儿园,全园现设置 9 个班,共有幼儿 280 名。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的财报中,对应该幼儿园年度支出的财政条目为学前教育类支出,为 768.98 万元。如果将此财政核拨经费平摊到每一个入园小朋友的身上,人均享受财政拨款为 2.74 万元。
同样,以广州市人社局下辖的第一、第二幼儿园为例,这两家幼儿园均为省一级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园均招生 800 名左右,共计 1600 名小朋友。而该两所幼儿园的年度财政支出拨款为 5320.46 万元,平摊到每个小朋友身上,人均享受财政拨款为 3.325 万元。相较之下,一些中端幼儿园的年学费标准,只能占上述机关幼儿园人均财政拨款的一半数额,如东圃城市假日幼儿园,年收费 (以 12 个月计算) 为 1.68 万元,海珠区广纸幼儿园年收费为 1.65 万元。由于享受了财政拨款,能够顺利入读上述机关幼儿园的家长,所需缴纳的费用,也颇为低廉。据了解,这几所幼儿园均为省一级或市一级幼儿园,对家长执行的收费标准均为 1000 元 / 月左右。
而 2 万元—3 万元,基本上等同于在广州入读一所中高端民办幼儿园家长一年所需缴纳的费用,如珠江新城 CBD 区域的幼儿园,年收费一般在 3 万元左右,位置稍偏,如祈福新邨精英幼儿园,一学期学费为 1.29 万元,一年下来家长需交费 2.58 万元。
医疗费用
36 个部门人均公费医疗为 7800 元
除了入托易、养老易以外,公费医疗也是行政单位的一大福利,广州市人社局 2012 年度部门决算显示,去年市直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金额为 14.35 亿元。其中行政单位公费医疗开销为 4.3 亿元,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为 10.05 亿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医保开销为 2.34 亿元。
各行局中,人均公费医疗开销 (仅反映来源于财政拨款的支出) 排名前三的部门,依次为市卫生局 (2.87 万元 / 人)、市民政局(2.78 万元 / 人)、市司法局(2.33 万元 / 人)。上述 36 个部门的行政单位人均公费医疗(仅反映来源于财政拨款的支出) 开销约为 7800 元 / 人。而就在今年 6 月 17 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下称卫生计生委) 发布《2012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2 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 2135.8 元。
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包括医保、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保体系,一直存在双轨制问题,他希望广州市能够尽快实现社保“并轨”,让公务员与普通市民一样,享受公平的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险待遇。
■ 说法
公务员:发到手的没有算的多
去年本报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对于广州市各行局归口公务员个人的财政支出,即“人头财政支出”做过平均值计算。
不过相关数额并不能得到相关单位的认同,某单位宣传部门负责人曾私下致电本报,称本报数额计算有误,“我们发到手的,根本没有你们计算的这么多钱。”
专家:这个数额是实发数额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与上述公务员代表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这两项会计科目,所记录数额肯定是实打实地发放到了公务员个人手中,且这部分数据绝非公务员收入的全部,仅是公务员各项福利和收入总和的一部分。林江表示,以他的了解,公务员的收入分为货币收入和非货币福利性收入两种,前者以货币方式发放,后者则以实物或其他非货币形式发放,如购物卡、消费卡等。前者的支出金额数据,必须计入“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而后者则可计入除此两项会计科目以外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中去。
林江还表示,政府单位往往以购买政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方式,从商业机构购入购物卡或提货卡等储额代金券,然后以福利方式发给下属员工,但做账时,相关单位却绝不敢完全做入“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项目支出”等与工资福利挂不上钩的会计科目中去。
“因为这个财报最终还是要迎接审计局的审计,所以只能将一部分非货币福利数额做进去,另一部分还是老老实实记在‘工资和福利支出’或者‘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这两项会计科目里面。”林江表示。
同时,某财政系统内部人士也证实了林江的说法,他表示行政单位的员工薪酬,除了正常财政拨款支出外,还会额外自筹一部分,财政核发 + 自筹收入,才是一名公务员通过现金和实物方式拿到手的最终收入,而其中一部分非现金的福利性收入,通常是不会计入“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两个会计科目中去。
“广州有些单位,工资之外的补助也不少,这些补助甚至都不会打到工资卡上,而是另外找渠道发,如有些事业单位自筹经费能力比较强,财政发八成,自筹二成当补助发。”这位内部人士表示。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