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我从 05 年开始喜欢看经济论坛,吸收学习大师们的知识和观点。喜欢看他们辩论,真理越辩越明,不过因为我性格的原因不喜欢和别人辩。胸中纵然有千言,而口才差的发不出
一语,所以一直在潜水,很少发表观点,最近心血来潮写一篇帖子,不管对错仅代
表自己的观点,因为不是专业学经济的,所以很少有个专业数据和知识,就用大 白话说了,马马虎虎能看懂就行。
开始之前先说个关键词,众所周知的东东,就是人口红利。中国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出口,投资,消费,都依赖于人口红利,随着人口红利的过去,很多发展模式已经失去
了支撑,与人口红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弊端已经逐渐显现,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当前很多政策是基于人口红利的,例如地方政府卖地,搞房地产,
血汗工厂廉价劳动力等,当人口红利过去逐渐成为共识的时候。地方政府心里也清楚,土地财政无论如何是不可持续的。包括需求当前的满足度和后续需求的可挖掘方面都逐渐无
法支撑了。中国还有城市化的空间,但短期内空间已经不大。当然血汗工厂也会持续不下去。
其实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用工荒”,可以说现在农民工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比以前有明显好转,但依然出现“用工荒”,说明了几个因素:1、能够出来的都出来了。2、城市的
吸引力明显不够了。3, 70,80 后经过几十年努力渐渐稳定了,90 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会做廉价劳动力了,无论哪个方面都说明城市化已经乏力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慢慢
消失。
说消费,消费是和收入挂钩的,和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也有关系,但并不是最大的。增加收入出口受影响,不增加收入消费受影响,在当前产业模式下这是两难选择;所以产业
必须转型,又能增加收入又能不影响出口,在当前的情况下,转型是能力技术的问题,增加收入是财富分配制度问题,感觉都没指望。
说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这么多年了,很多投资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都是以城市化和人口红利为基础的;当失去了人口红利后这些都是
不可持续的。
说保八,其实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永远保八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国永远这么大规模出口,老外也需要能够消化才行,所以长远来说,“保八”是不可持续的,而且随着基数
的不断增大,难度也不断增加。其实,保八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率,但当“用工荒”持续出现的时候,保不保八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一句话就是,人口红利已经过去或者即将过去,估计大约要十年的时间。相关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的后力。
再说出口,出口与一个关键词放不开,那就是血汗工厂,出口是对外的,对人口依赖程度也很大,出口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支撑的,人口红利的一个优点就是低成本,但现在
即将过去。十几年前就算血汗和廉价,工厂也不是随便能进去的,以前是人为了进工厂花钱找中介所,现在呢,70,80 后渐渐回归或者自己做生意,90 后又基本是独生子女,不会
再做廉价的苦力了,说白了,还是人口红利慢慢失去的因素,可以预见出口也慢慢萎缩。
至于促消费,拉内需更别提了,谁有钱不会花啊,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只会与民争利,不会藏富于民。在中国分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能撑死,体制外能饿死,举个例子吧
看看目前我们的分配体系:中国几十年年经济高速发展,全民把蛋糕做大了,但是分配蛋糕却不公平,导致贫富加剧的令人发指。以 2010 年为例,
2010 年 GDP 大致是 40 万亿的规模,首先是财政与税收拿走大约 8 万亿以上,去掉 20%,再是垄断央企,2 桶油、电信、移动、电力、金
融等等拿走大约 10%,
还有个无法监督的印钞机:年平均 CPI 算 15%(仅 2010 年我们的 GDP40 万亿,货币发行量(M2)却是 70 万亿,相当于我们每创造 1 元钱
财富,央行就发行了 1.8 元人民币。)
另外,房地产要拿走一大块(15%—20%),
物流还要拿走一大块,(全世界收费公路有 14 万公里,其中 10 万公里在中国。加上名目繁多的进场费用——有媒体报道,农民卖 1
分钱的白菜进入终端后售价变为 1.4 元!)
剩下不到 20% 的财富才是全社会各行业,总人口 80% 以上分配,而且,各行业领头羊还要拿走这些财富的大头。(比如,
白酒的茅台、五粮液,制造业的联想、海尔,通讯的华为、中兴等等)然后轮到全国中小型企业,最后轮到老百姓了,手里只能分点面包渣
了。
各位看看,懂了吧,老百姓没有钱,哪敢消费?何况除了吃饱之外还有房子,教育,医疗,几座大山压着,谁敢花钱,谁来拉动内需,也只有政府每年年底突击消费。那能解
决什么问题呢?
继续谈房地产,这一代经过 70,80 后的努力,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套或者多套房,90 后 00 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压力大,就算现在放开二胎制度,想在继续要孩子的估计不
多。未来的孩子长大都要继承父辈和爷爷辈的房产,房地产业已经不可持续,房价也不会持续增长,未来市中心的房子和门面商铺会有保值能力,郊区也许会沦为鬼城。
谈农业和城镇化,为什么近几年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农业是中国真正的大到不能倒的产业,虽然它永远落后,但它永远是关键产业,曾经出门打工的 70,80 后们除
了留在城市,不少都纷纷回家创业,最近我经常回乡下老家,发现周围 80 后邻居不少在家承包地种植葡萄,蔬菜大棚,菌菇之类的。只要吃苦,收入都很不错,基本 10 家有 5 家买了
汽车。感觉未来的格局是土地以后慢慢会集中在大型企业手里,再一次大集中规模化种植,农民集中在县城镇上生活,成为农业工人,城镇未来多多少少还有点商机,以后大城市
的快餐,电影院,KTV,商场可以在镇上复制,除此之外,中国经济已经没有强劲动力,曾经因为房地产卖地,血汗工厂带来的高速发展已经风光不在,因为我国没有多少核心技术
美国靠科技军事,日本德国靠科技,中国靠廉价劳动力,房地产,政府主导投资,这些随着老龄化和人口红利的消失而萎缩,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经济情况是通缩而不是通胀,
最后谈谈投资理财的问题
说股市,中国就是个政策市,经济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是属于政府指导经济,不知道何时一个政策就能让股市大起大落,更何况一些暗箱操作内幕什么的,中国的股市投
资价值很低。公司为了上市需要花多少钱打点知道吗?公司上市干什么,就是圈钱,公司是什么性质?看好了,是有限责任的,意思是就算经营不善,破产了,老板们责任是有限
的不会危及家庭资产,何况公司财务真真假假谁能搞清楚,无锡尚德破产,有个网友这样评论的:肥了自己,苦了小股东和地方政府银行,政府银行不会白白买单的,银行的钱是
谁的,储户的,后面就不延伸讲下去了。只是告诉大家,股票最好别碰。就算你投资了股票,起起伏伏和你无关,只是账户上的数字而已,卖出才是你的钱。
说黄金,什么纸黄金,期货什么的,不是自认为高人的就别折腾了,就说刚需,结婚了,什么纪念日了,给老婆买点黄金首饰什么的,是可行的,不过记住,打个比方,买进
的价格是 10,卖出估计就是 8,别指望能卖出 12 来,会增值的黄金纪念品艺术品除外。如果去当铺,估计更惨。
说保险,我感觉一般家庭政府办的基本医疗保险就差不多了,也可以加点商业的重大疾病意外险之类的,至于分红型的,不是钱多还是免了吧。
说基金,同股票差不多。
说房地产,前面讲过了,未来经济是通缩的,市中心以及主要地段繁华地区住宅和门面都有保值能力,偏远郊区新楼盘之类的会适当下跌,投资房产不要投资写字楼,商铺之类
的,不是说不能投资,只是这类风险真的很大,第一,产权风险,好多商铺不是独立产权。是分割的,第二,是未来会不会荒芜的风险,君不见很多什么家具城,小商品城,服装
城之类的荒芜了,没有一点人气。有钱可以在繁华地段投资小户型出租,或者买门面出租。还有一点投资房产小眼光看户型,大眼光看位置,再大的眼光看开发商,投资房产就是投资开发商的战略眼光,举个列子,如果你买绿地的房子,你会发现绿地企业选址真的眼光好。而小开发商不是战略眼光不行,就是没有实力搞到好地块。
我发现很多人把房产和股票说的一样,房产和股票本质是不一样的,股票可以跌的很惨,房产不可能,第一房产绑架了政府银行等还有一些列上下游行业,第二,房产和股票不一样,房产有居住功能,再说中国几千年来的老思想还是有钱买房置地。
说创业,现在中国有点像工业化中后期,各行各业基本饱和,电子商务的盛起,冲击好多实体店铺,现在服装,小商品等行业已经被冲击的没有还手之力了,像餐饮,超市,理发
,电影,娱乐等还可以,未来多做与民生相关的,以及文化旅游健身等行业,
说外汇,如果钱多也投资实业了,也投资房产门面出租了,也买黄金了,还是有钱。不甘心放银行,可以适当换点美元,记住,换美元的目的是分散风险,不是让你意淫以后一
夜暴富的。不过万一暴富了,说明你人品爆发了,呵呵,也有这个可能哦。至于为什么换美元,你看看美元是什么支撑它的价值的,再看看人民币又是什么在支撑它的价值。就多
多少少明白了。不过鉴于刚才分析未来有可能是通缩的,留点现金也是好的,通缩时代,现金为王,至于怎么合理配置篮子里的鸡蛋,就见仁见智了。
好了,啰啰嗦嗦的该到结束的时候了,装逼的借用一下词语: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以镜为鉴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