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涯头条〗2011中国经济地图:印象皖南乡村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clash 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我去皖南,一个地级市。

4 年前,一个扶贫项目最后论证时我在那里转了一周。旧地重游,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情。

4 年前,这个市是个丘陵环抱的的小城市。在形形色色的小山丘的簇拥下,市中心只有几幢 10 层以上的高楼,两三条热闹的主街。

当时,我在城中心的政府的招待所下榻。黄昏后很安静,没有北京之类大城市那些千姿百态耀眼的霓虹灯,奔流不息的车灯河,只有大街对面一座正施工的高楼偶尔爆几朵焊花,响几声轰鸣。在大街上漫步很随意,绝不用担心被汽车碰撞,或被喇叭声骚扰。一切让人感觉简单,但踏实,温磬。

当时我还对市里的干部侃调,称此地为“世外桃源”。

1. 喧闹的大工地

我们的车刚从国道转入去这个市的出口,驾驶员就惊呼起来:导航仪找不到路了!

我凑过去一看,只见导航仪路标左飘右晃,不知该去哪条道。而过去一下出口的便道消失了,横在面前的是横跨的和直走的两条六车大道。

驾驶员抱怨说,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太多,一年多前才更新的导航仪就迷路了。

我们只好将车停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呼救”– 这里空旷一片,没有行人。道路很气派,但车不多。这年月管闲事的人又少,所以等了好一阵,大呼小叫了好几次,才打听到我们该直走去新城。

汽车直奔新城。眼前是一马平川。六车大道两旁,喧闹非凡,推土机轰隆隆正在推坡填壑,整理出一片平坦。没有红绿灯,没有什么车辆拥堵,几乎是瞬间,我们就开出几公里接近了新城。城市真的很气派:路旁是建成的和在建的摩天大厦,新建小区 – 楼群相拥;还有立交桥。看上去,没有北京,上海和广州一线城市的豪华,但和许多成都,南京类二线城市比绝不差气派。

我们在新城转来转去,穿城而过直奔几公里外的郊区,接待单位安排我们住在一个绿树掩映的会馆。这是个有 10 多个年轮的建筑,但不久前全新装修了,还专门装修了几个豪华,现代和规模的会议室。见到了会馆的老板,一脸的笑容。过去惨淡经营,现在因为新城的开发,这里现在几乎天天爆满。会馆的客房的配置和布置能与五星级酒店同比,只是浴巾略显陈旧。

第二天,市政府来人给我们讲这里的发展。偷个懒,直接引用幻灯片的内容: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为核心,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市社会、经济呈现速度快、效益好、结构优、活力强、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2010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5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1 %,比 2007 的 265 亿元翻了一番。”

“2010 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34 亿元,同 2009 年相比增长 41 %。比 2007 年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92 亿元,增长 2.8 倍。其中,城镇投资 573.4 亿元,增长 318%;农村投资 74.9 亿元,增长 263%;技术改造投资 137.9 亿元,增长 185%。”

“从重点项目看,2010 年全市 5000 万元以上新开工的工业项目共 121 个,同比增长 95.2%,累计完成投资 65 亿元,同比增长 34.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53 个,比 2009 年增加 27 个,同比增长 200%。”(如果全部完成投产,产值至少 120 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82 亿元,是 2007 年的 5 倍。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 779.5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94.7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 258.8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 83.7 亿元,比 2007 年的 18 亿元增长 4 倍多。”

这一组华丽的数据展示了中国的奇迹,惊天动地的巨变:三年 GDP 翻番,这样的奇迹人间不多见。更让人激奋的是一切刚刚开始:10 平方公里的“高新开发区”,目前“入住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如果开发区按计划建成并招商满员,2015 年全市的 GDP 可能超过 2000 亿元。人均 GDP 将达 8.5 万元。

我喜欢刨根究底,还偏爱读政府的资金平衡表,所以报告完后,提问消费品零售和政府财政支出的问题,于是,我又得到下面 3 张幻灯片:

“20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 %,比 2007 年的 118 亿元,增长 64%。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12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3 %,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71.4 亿元,增长 20.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28.9 亿元,增长 25.5%”。

“2010 财政总收入完成 84.7 亿元,比上年增收 24.3 亿元,增长 40.2%,比 2007 年 27 亿元增加 3.1 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9.8 亿元,比上年增收 14.4 亿元,增长 40.7%。地方财政支出 1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3%”。

“201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577.11 亿元,比年初增加 140.27 亿元,增长 3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19.3 亿元,比年初增加 61.97 亿元,增长 24.1 %。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385.56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2.13 亿元,增长 36.03%。”(评议:我不大相信这组数据。GDP 为 530 亿,消费约 200 亿,投资超过 700 亿,居然还有近 600 亿的存款,还净增 140 亿,存款全是“外来的”,所以这组数据毫无价值)。

根据上面的幻灯片,我很快的计算了如下一组数据:

2010 年房价 3250 元 / 平米,比几年前的 1800 元 / 平米几乎翻番,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房价 4700/ 平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房价还有吸引力”。而商品房销售对 GDP 的贡献近 15%;

2010 年投资增长 41%,财政收入增长 40%,但消费增长仅 19%。投资是拉动 GDP 的主力;

2010 年人固定资产投资 29750 元,远远高于人均 20000 元左右的 GDP,同时人均消费 8500 元左右,这就意味着人均 18250 元(相等于 GDP) 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外来资金或借债;

政府背负巨大债务,2010 年政府收支的逆差是 54 亿元,人均 2350 元,目前累计的政府债务为 200 亿左右,人均 16000 元。

我继续算着帐,并归纳我的思路。

这是一个典型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成本优势”- 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这个市也有地理优势,距离南京,杭州和上海大约 3 - 6 小时车路。因此,是江浙沿海地区向内地搬迁和产业扩张的最佳的选择地之一。

这种模式明显具有爆发式扩张的特征,因为是以巨额的基本建设投资 – 修路,平地为前提,所以政府有多少钱,开发区就有多大规模的发展。事实上,这个市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近年 GDP 增长的主力,如果近年没有砸下上千亿的固定资产投资,GDP 在 3 年中翻番是绝不可能的。

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个市的爆发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人执政”。虽然“产业转移”是近年凸显出来的需求,但 5 年前,省政府的一位风华正茂的官员被派到这里当书记兼市长,却是为这 10 平方公里开发区的“剪彩”居功至伟。他通过在省里数年的“政治沉淀”,获得了开发区开工的“批文”和资本(20 亿的贷款)。

只要有资金,修路,平地,建设开发区的可行性就没有问题。所以,作为皖南地区的一种发展方式,应该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在运作过程中,有两个基本问题:招商和搬迁。

工厂从江浙向皖南转移事实上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江浙的房价坚挺。工厂搬迁后,原来的厂址用来建设商品房,从而将占有的土地价值和增值变现,不仅可以轻而易举的支付搬迁成本,而且可以暴富。因此,只要江浙房价不暴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就有生命力。

这个市对付头疼的搬迁有绝招。搬迁最大的问题就是搬迁户不接受政府开出的条件而拒迁。这个市长很精明,对付“钉子户”招式独特。他对“钉子户”逐步分析后发现,一般人“一哄二吓唬”之后,都会乖乖的搬家,而大多“油盐不进”“坚定不移”的“钉子户”,背后居然都有“公务员的身影”-“朝里有人做官,所以不怕官”。于是,这里的搬迁一旦遇上“钉子户”,首先“查三代”,再追“舅子老表”,“七大姑,八大姨”,把其在做公务员的亲戚查出来,然后通知公务员所在单位长官。让这个公务员去做搬迁工作,做不通别回单位上班,有的单位长官也“连坐”。这一招有点无耻,但却灵验,迄今这个市也没发生过搬迁闹事的例子。

这种模式有两个主要风险。第一是地方政府近 1000 亿的债务,相当于 2 年的 GDP,20 年的财政收入。如果“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减速,债务将成为地方政府的恶梦。其次是环境代价。10 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建设本身就是“翻天覆地”,对现存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视。而转移来的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充满变数。因为天量投资已下注,企业进驻开发区是开发区本身生存要务,所以,虽然规划时对招商的产业有要求,但实际运作中,变通难免。

和中国所有经济发展模式一样,这里的开发对全市 230 万人民最终的福利增进有多大的好处,政府并不关心。市里的一位首长在微醉中得意洋洋的说道:几年后,我们这里人均 GDP 达到 8.5 万元,在我们这里过日子一定美滋滋了。我本想对他的“平均”补充说明,但忍住了。现实中,“人均”的迷幻,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自然就好起来的执政理念早已深入政府的心,要对此说三道四,就象唐吉珂德和风车打斗。

第三天我们离开市城去南部的乡村,一路所见都是繁忙的工地,听到的都是推土机的轰鸣。而且修路,平地似乎远远超过了 10 平方公里的范围。我被告知,市直属的县政府也趁机建立了几个相邻的“小”开发区。直到我们的车离开丘陵,转入山中,才领略到什么是平静。

(待续)

………………………………………………………………………………………………………………………………………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网友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地图。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写出生活里的变化,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真实参考。


1,你可以宏篇世著,几篇之前的参考文章

参考文章:………………………………………………………………………………………………………………………………………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重庆:另类却透露出发展的希望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扬州: 岂能沦落到跟别人比 GDP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青岛, 经济生机藏于陋地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中原经济区安慰了谁,十问中原经济区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中国 30 年来区域经济进化之路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大武汉:谨防有一种病症叫肢端肥大!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大连:经济调转应把环境当银行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暴富鄂尔多斯:你的钱该怎么花?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东莞:国家的缩影和城市的镜像
【2011 中国经济地图】之温州:悬丝诊脉说温州

2,你也可以跟帖聊聊数语话家乡,说说你的 2011 请进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